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 1000 号保利世贸中心 E 座 3710
联系电话:
020-80928969、80928939、80928827(办公电话)
咨询员正正:17322741609(办公手机)
咨询员开开:17322701609(办公手机)
邮箱地址:galegd@163.com
工作时间:8:00-12:00 13:30-17:30
020-80928827
全国咨询热线
手机扫描浏览二维码
广东省实验室设计建造技术协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一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落地之江实验室 看高能级创新引擎如何铸就
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是衡量一个科研机构实力的重要标志。被称为“口含金钥匙”出生的之江实验室,科研实力究竟如何?2017年9月成立的之江实验室今年刚具备申报国家项目资格,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之江实验室已获批19个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项目总经费超过10亿元,其中经费超过千万元的项目达12个。另外还有12个项目已通过评审。
之江实验室承担的科研项目含金量十足,绝大部分是来自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网信办等部委单位的事关国家科技核心竞争力的重量级项目。据了解,在同类新型研发机构中,像之江实验室这样高密度地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的情况非常少见。记者日前走访之江实验室,探究其如何迅速提升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的能力。
瞄准国家战略需求
前瞻布局科研方向
谋定而后动。之江实验室成立伊始即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布局科研方向,坚持高定位、高标准。
“聚焦人工智能和网络信息等我省具备优势的领域,我们快速布局了超级感知、脑机融合、新型芯片、先进人工智能算法平台等近40项自主科研项目,相关研究方向与国家科技创新布局和战略需求高度契合。”之江实验室主任朱世强说。
之江实验室聘请国内外33位院士专家组成学术咨询委员会,为实验室创新研究方向、重点发展领域、重大研究任务和目标把关;同时还通过公开征集、主动邀约、应急启动、主题竞标等多元化的形式发现和布局自主科研项目。
今年9月,之江实验室一次性获批7个国家工信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项目,其中牵头3个,参与4个。这与之江实验室在工业互联网安全领域的前瞻布局息息相关。
早在2018年8月,之江实验室就启动了“先进工业互联网安全平台”研究,由孙优贤、邬江兴两位院士牵头推进,汇集该领域众多资深专家。“这些院士专家精通国际趋势,对前沿方向和产业需求看得准、理解得透。”之江实验室工业互联网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张汝云说,实验室立足浙江工业互联网发展早、需求多的实际,深入企业广泛调研,结合产业需求开展前期技术探索。依托院士团队在工业控制和拟态防御领域国内外领先的研究基础,集中力量突破具备内生安全特性的拟态工业控制系统,启动研制新一代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大型实验装置。
“结果表明,我们的探索方向和国家布局与产业需求高度吻合,并在关键技术上展现了取得突破的能力,从而在激烈的项目申报竞争中脱颖而出。”张汝云说。
创新体制机制
推动科研提质增速
看得准,还要动手快。之江实验室充分发挥创新的科研组织模式,推动科研提质增速。不少先期启动的项目快速、高质量付诸实施,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在项目申报竞争中展现出明显的优势。
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是之江实验室首批立项的自主科研项目之一,进展十分迅速,目前平台已提供人工智能模型训练、探索、推理和分析服务,并在算法仓库、自动机器学习引擎和数据资源池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该平台还是今年举办的之江杯全球人工智能大赛的支撑平台。之江实验室还将联合浙江大学、北京一流科技、中国信通院和阿里巴巴等开展深度研发,共同打造高性能的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
“从立项、审批到各种配套支持都非常迅速,经费报销等行政流程大大简化,解放了科研人员大量时间精力,我们得以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加盟之江实验室量子传感研究中心的丁铭教授盛赞实验室的科研软环境。之江实验室多位专家告诉记者,实验室在项目立项和管理上充分尊重首席科学家和研究中心学术带头人的意见;为每个研究中心配备项目经理和行政助理,最大限度减轻科研人员行政负担;实行科研经费预算额度授权管理制,让科研人员有更大的经费支配自主权,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
灵活引才聚才
激发创新活力
提升科研创新实力,根本在于人才。之江实验室以灵活机制引才、聚才,为培养年轻科技人才创造良好环境。
之江实验室通过全职、双聘、项目兼聘等多种形式,快速集聚国内外顶尖科研力量。目前,之江实验室人才团队规模已突破1000人,其中全职科研人员近400人。丁铭教授所在的量子精密测量科学装置项目由房建成院士领衔,集聚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近百位专家,仅来自北航的双聘专家就有40名,已在之江实验室集中开展研究工作。项目团队瞄准基础物理学、脑科学等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全力攻关量子惯导、心脑磁测量、极弱力测量等关键技术。
“大科学家领衔,各领域青年科技人才交叉合作、协同作战,总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智慧火花,形成良好的融合创新氛围。”之江实验室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青年科研人员谢安桓说,之江实验室年轻人勇挑重担,从筹划阶段开始就担任项目主力,锻炼机会多,成长快。参与申报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的之江实验室研究团队,除项目负责人外,平均年龄约30岁。
之江实验室坚持以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为主要依据来评价人才,不唯论文,不唯数量,“以贡献论英雄”。更符合科研规律的考核评价机制,充分激发了科研人员创新活力,营造了开拓进取的创业者氛围。谢安桓说:“我们敢闯‘无人区’,面对创新前沿的各种困难,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在之江实验室,一大批年轻科技人员快速走向重大科研任务的前台,让人们对其未来发展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