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 1000 号保利世贸中心 E 座 3710
联系电话:
020-80928969、80928939、80928827(办公电话)
咨询员正正:17322741609(办公手机)
咨询员开开:17322701609(办公手机)
邮箱地址:galegd@163.com
工作时间:8:00-12:00 13:30-17:30
020-80928827
全国咨询热线
手机扫描浏览二维码
广东省实验室设计建造技术协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高质量推进贵州首个国家级卫生领域重点实验室建设
贵州医疗基础薄弱,是全国扶贫攻坚主战场。图为张湘燕书记(右一)带队到威宁自治县石门乡开展健康扶贫,为贫困群众义诊。(省人民医院供图)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同意建设骨科智能器材重点实验室等13个委省共建重点实验室的函》(国卫科教函[2019]155号)公示名单中,贵州省人民医院张湘燕教授领衔申报的“国家卫生健康委肺脏免疫性疾病诊治重点实验室”名列其中。这个项目落地,将对贵州肺脏免疫性疾病诊治与推广带来什么积极作用?对此,记者专访了贵州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张湘燕。
服务患者建设新平台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我们了解到,本次重点实验室评选是从2018年11月开始申报,2019年7月3日正式发函批准建设。实验室申报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张湘燕:呼吸系统疾病是常见多发疾病,均与机体免疫密切相关。我国慢性呼吸疾病患病人数超过1.0亿,疾病负担严重,贵州尤为突出:一是贵州慢阻肺、肺癌、结核等疾病发病率高;二是贵州地处中高海拔地区、气候湿冷,人群吸烟率高,呼吸疾病已成为贵州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亟待提高实验室水平加以解决;三是贵州医疗基础薄弱,是全国扶贫攻坚主战场。
实验室主要瞄准严重影响我省居民健康的重大、常见和多发的肺部免疫性疾病开展多学科交叉合作研究,密切基础与临床研究的结合和相互转化,发现呼吸疑难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因素,阐明发病机理和发生发展规律,探索临床诊治防技术及制订诊治防策略。
我们将构建“肺脏免疫性疾病基础与临床医学有机融合、相互转化、推广应用”的模式,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技术、新方法和新途径,为我省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撑体系和创新平台。并不断地吸引优秀的年青人加入该行业中来,选拔和培养呼吸疾病防治后备人才,构建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人才梯队,并不断提升各级研究人员的个人素质与研究水平,推进学科的持续发展,使学科综合实力在西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并在全国范围内名列前茅。
我们相信,建立肺脏免疫性疾病诊治重点实验室,必将为我省呼吸疾病防治及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全省居民健康、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战略性的贡献。
提升技术转化新成果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国家卫生健康委肺脏免疫性疾病诊治重点实验室”是此次13个委省共建重点实验室之一,也是贵州首个国家级卫生领域重点实验室,意义重大。您认为,实验室能获批建设的原因和优势是什么?
张湘燕:首先得益于贵州省各级领导对该重点实验室建设的高度重视。在王世杰副省长的指示下,贵州省卫建委对我院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肺脏免疫性疾病诊治重点实验室”进行了多次悉心的指导和帮助,在此次申报重点实验室项目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次,贵州大学人民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是区域性医疗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近年均居西南综合学科排名前列,是国家疑难病诊治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呼吸疾病国家临床研究中心核心单位、国家呼吸专科培训优秀基地。目前已开展多项呼吸系统疾病前瞻性队列研究等科研课题,在慢性气道疾病、病原体耐药机制、肺部肿瘤免疫干预、部分成果转化等领域有所成就。
总的来说,我院呼吸科总体发展水平在原有的良好基础上稳步上升,同时还吸纳了众多优秀的人才,大家互相协作,齐心协力,充分发挥了“1+1>2”的效应,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正是有着这一群优秀人才的共同努力,才争取到如今重点实验室的建设项目。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肺脏免疫性疾病诊治重点实验室”拟构建“临床-免疫-临床”的双向转化实验室,将免疫研究的最新成果应用于临床推广,惠及患者。请您谈一谈,实验室建设具体的规划和布局是什么?
张湘燕:一是扩大实验室规模,与贵州大学一起打造省内一流、开放实验室。二是提升实验室技术:以肺脏病为基础,可涉及相关性疾病的基础、应用及转化研究。三是积极转化实验室成果:立足贵州省省情开展相关工作,将相应成果进行转化、惠及省内外患者。
此外,我们还将按照重点实验室的三年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共享科研平台,着力培养人才队伍,开放团队协作渠道,促进学科发展,发挥辐射引领作用,更好更快地提升肺脏免疫相关性疾病的诊治水平与临床研究能力,确保重点实验室顺利建成。
张湘燕(左)带队到威宁自治县开展健康扶贫,为贫困群众义诊。(省人民医院供图)
助力脱贫打造健康贵州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实验室落户贵州,是我省卫生健康领域高品质发展进程中的大事,更是贵州省人民医院创建“研究型医院”的阶段性成果。实验室建成后,将如何更好地服务贵州脱贫攻坚,具体举措有哪些?
张湘燕:实验室建成后,将主要围绕慢性气道疾病、呼吸道肿瘤、间质性肺疾病等开展研究工作。在脱贫攻坚战的医疗卫生领域中,有很大一部分聚焦在如何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上,在有一部分是希望当地医疗机构能够解决更多的问题使当地老百姓能够就近就医,无需频繁外出就医。
实验室的前期工作已为慢性气道疾病的防控打下一定基础,对于贵州慢性气道疾病的流行病学状况有了一定了解,下一步,将建成卫生健康管理网络,适时监测、适时干预,尽量做到早期预防、早期干预,减少老百姓在疾病方面的经济负担。
同时,加大对呼吸道肿瘤的早期诊断研究和呼吸道疾病的免疫基础研究,提高贵州基层医务人员对于间质性肺疾病这一类疑难疾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提高诊治的规范性,从而为打造健康贵州、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今后将如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确保实验室稳步推进?
张湘燕: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强自身人才队伍的建设,强内涵、提效率。发挥我院现有高学历人才的能力,进行科学规划、促进团队发展。
二是引进国内优秀人才建立科研创新机制,不为所有,能为所用。提供条件、吸引国内优秀人才到本实验室开展独立或联合工作。
三是建立与国外优秀人才良好协作关系,利用现有与国外各大学、实验室、科研人员建立协作关系,优化资源、提升国际视野、因地制宜开展相关工作。
人才是第一资源。省医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是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大学医学院五千职工的光荣使命。我们将全身心致力于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积极完成国家任务,以提升疑难病症诊治能力为引领,不断提升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共同发展,让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有效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人民。